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第三十八章中老子讲了道、德、仁、义、礼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一个结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最大的美德往往不是彰显自我德行的仁、义、礼,而是不外在表现出来的道和上德。老子不反对仁义,相反他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美德,但是仁义却比不露声色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我的道和上德的境界差了一线。相比于儒家的提倡仁义,老子更进一步,直接提倡让人们返璞归真,回归到最初的道的状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三十九章的学习,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智慧吧~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
根据后文第四十二章中提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可以知道“一”是道之子,在这里指无为。曾经得到过道的都有什么呢?老子认为有天、地、神、谷、万物和侯王。
天得到道就会清明,地得到道就会宁静。要知道在宇宙中并不是所有的星球都像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样风和日丽,适合人类居住。比如火星中的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空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正因为如此,火星上的风速可以达到每秒180多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2级台风的6倍之多。而且火星沙尘暴一旦刮起来可持续三个多月,从地球上望去,就像一个暗红色的灯笼。另外在宇宙中,地也不总是宁静的。比如磁星的星震爆发的能量可以横一大片广袤的宇宙空间。2004年时,科学家们曾经监测到地球遭遇了巨型“耀斑”袭击,而这次耀斑就来自于一次距离我们有5万光年的磁星的星震,这次耀斑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发出的能量相当于太阳在50万年内发出的总能量。与星震爆发的威能相比,我们在地球上所见到的地震简直就不值一提了。所以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可以让万物繁衍的星球上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也是造物主给我们的恩赐。天清地宁是因为天地得到了“道”,这个“道”就是无私无欲默默奉献,是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是用自己的厚重来承载众生。
神得到道就会英灵,河谷得到道就会充盈。神之所以灵,是因为他们按道的规律行事。他们无私无欲、无我利他,便可得到无上的大智慧。拥有这种大智慧便可以看到一切的前因后果,所以才能够英灵。而河谷懂得放低自己,有博大的胸怀,所以才能够百川汇聚而成其大。
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万物之所以能够繁茂生长是因为懂得圆润柔和的智慧。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万物如果不懂得柔韧,那么一阵大风刮来,草木都会折断。万物如果不懂得退让,突出冒尖,必然会被自然摧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古代的圣人明君之所以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是因为他们懂得无为的智慧。把一切规则都按照天道人心制定好之后,就不再用自己的权威对社会活动强加干涉,然后就可以垂拱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神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
从上面的解释就可以推出这么一个结论:如果天地不按照道的原则来做事,那么就要崩裂;神灵如果不按照道的原则来做事,那么将不能称之为神灵,就会被灭绝。河谷如果不按照道的原则来做事,那么水将不会汇聚,就会干涸。万物不按照道的原则来做事,就会遭到杀戮和灭绝。侯王如果不按照道的原则来做事,国家将会一片混乱,他的高位也不可能得以保全。所以世间万物都需要学习道、效仿道。而我们想要生活幸福、安居乐业则更要把道的原则作为自己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