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上一品对各种相的根本来源进行了分析。世尊和须菩提对五种眼的问答和还有对诸心非心的讨论,让我们从侧面对事物本质进行了思考。这一品话锋一转又开始对福德进行了讨论。先上翻译:
“须菩提,我问你,倘若有人用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那么此人因为布施的因缘所修得的福德多不多?”“很多,世尊。此人因布施的因缘所得的福德很多。”“须菩提,假如福德是一个实体的话,如来便不可以说福德多了。因它没有实体,无可形容,如来才说他获得的福德多。”
上文提到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都不可得。所以说诸心非心,皆是世人的妄想执着。而法也一样,诸法非法,才可求得真法。佛法要旨在于不可以把一切的世间法当作是实实在在、一成不变的。那么福德呢?这里就进行了讨论。
世尊先问了如果用很多财宝来布施,福德多不多?世尊回答说,如果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福德,这样的福德就不能说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实实在在的福德是有因有果的世间福德,获得的福德回报也是世间的俗物。这样的福德,在佛看来实在是太有限了。而如果布施而不在意世间的福德回报,有没有这种福德不重要,来了去了并无差别,这样的布施就有大福德。而这种福德,不是升职加薪,不是子孙满堂,也不是生活无忧。这种福德是菩提之果,是大智慧大圆满。当然,这也只是在没有得证无上智慧的人看来的福德而已,而得菩提之果之人,内心觉得自己与世人并无两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的人,早已消除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