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66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我们继续学习《道德经》的第六十六章,看看老子又从大自然中领悟了什么样的人生道理吧~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就会发现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乃至于一粒尘土,一滴水珠,莫不蕴含着世间的大道。大千世界看起来纷繁复杂,但背后却是至简的大道在不断推动事物在不断演变。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先生曾经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提问:“一粒沙子和一块石头有什么不同?一块石头和一座大山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而一座大山和月球又有哪些本质不同?”这个三联问揭示了我们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本质方法,也是老子道德经中一贯用的推理方法。那就是我们找出事物间相通的地方,然后进行归纳分类来大大简化工作量,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这也是我为什么作为一个理工科博士,这么推崇道德经的原因。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费曼先生的问题,沙子、石头、大山、还有月球,本质来说都是石头或者更广义的来说是物质,所以我们是不是对沙子进行研究就可以了解月球乃至整个宇宙的真理?现代物理学正是沿着这条轨道在不断的突破寻求着世界的真相,研究极大时空尺度的天体物理正在与研究极小时空的粒子物理相互融合。超弦理论正在做着试图建立一个统一场理论的努力,从而揭示宇宙的秘密。

回到主题,这个章节中老子通过观察江海发现所有的江河最终会汇入大海。那么江河为什么会汇入大海呢?首先,它把自己放低了。其次,它足够广博。这里面就包含了领导和管理的智慧。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人,想要对一个组织进行有效领导和管理,那么就要做到谦下,有肚量。管理的关键就在于此。想要带好一个团队,首先就要把团队的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前。如果自己和员工或者下属的利益不可兼得的时候,有魅力的领导人会选择自己受损失。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理论,也是很多管理学大师自己亲身体验和感悟后的心得。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希望各位读者也可以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自己的道。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