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64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衆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在上一章中老子讲了他对于为人处事的一些独到见解。做人当要恬淡寡欲、以怨报德,做事当要精耕细作、无惧困难。伟大的事业不是靠整日空想得来的,而是靠着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和付出。伟大的人格不是靠自吹自擂得来的,靠的是言而有信的言行赢得他人尊重的。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十四章,看看老子又给我们讲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吧~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这里继续承接上一章的内容,继续讲解做人做事的哲学。这里告诉人们一个浅显易懂,却又十分容易忽略的道理:处理一件事情不要等到问题很严重的时候再去纠正它。因为等到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再想要改变它原本的发展轨迹将会变得十分困难。从个人的身心健康,孩子教育,企业管理,到治理国家,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都非常重要。比如在那个非常有名的《扁鹊见蔡恒公》的故事中,扁鹊看到蔡桓公有病在腠里,病势尚浅,不及时治疗将会加深,但桓公不听劝告。再次遇到蔡桓公,告诉他病在肌肤,并提出了治疗方法,但桓公仍不听劝。第三次遇到桓公的时候指出并已经入腑脏,还有治疗方法,但桓公还是不予理会。最后发现桓公已经病入骨髓,不久而亡。这个故事中,如果桓公可以在疾病的初期就采取积极治疗,怎么还会等到病入膏肓,不治身亡呢?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掌握了规律才能防止事物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做到防微杜渐。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任何事物都是慢慢演变而来,现在的果必然是之前的因造的业。一个人成功,那是由无数个岁月打拼而来的。一个人的失败,也是由不断的惰性消磨而来。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决定,其实都在塑造一个人。比如上学的时候,是选择认真把作业完成再去玩,还是先玩痛快再去想作业的事情?工资到手的时候,是选择先满足自己的欲望,还是选择延迟消费?吃饭的时候,是选择吃健康的蔬菜水果,还是选择撸串啤酒?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小的决定,在当时看来可能一点都不起眼。可是如果这些决定变成了一个不需要经过大脑的习惯之后,所带的力量却是巨大的。选择先把作业完成的,学习工作会做的有声有色。选择延迟消费的,经济状况会越来越好。选择健康饮食的,身体会十分健康。

另外,这一章我个人觉得包含了“无为”的真谛。所谓无为是春风潜入夜般的不动声色的去作为,是在事物还在萌芽阶段的时候就介入干预已达到预期效果。这里再举一个扁鹊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史记》中记载,扁鹊家有三兄弟,当魏王问及他们家三兄弟谁医术最高的时候,扁鹊回答说:“大哥医术最为高明,二哥其次,而我扁鹊是最差的一个。”魏王惊讶地问:“那为什么只有你名动天下,他们两个一点名气都没有?”扁鹊答曰:“我大哥的医术之高,可以防患于未然,一个人的病未起之时,他一望气色便知,然后用药将其调理好,所以天下人都以为他不会治病,他便一点名气都没有。我二哥的能耐,是能治病初起之时,防止别人酿成大病。病人刚开始感冒咳嗽时,他就用药将人治好了,所以我二哥的名气仅止于乡里,被人认为是治小病的医生。”扁鹊又答:“我呢,就因为医术最差。所以一定要等到这个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然后下虎狼之药,起死回生。这样,全世界便都以为我是神医。想想看,像我大哥这样治病,人的元气丝毫不伤,我二哥治病,这个人元气稍有破损就补回来了,像我这么治病呢,命是救回来了,可元气大伤,您说,我们家谁医术最高明?”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做人做事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有过分索求的心态。这样就不会导致失败和遭遇损失。想要留住一把沙子的最好策略是张开双手,而不是攥紧拳头。抓的越紧,反而会走的越快。同样,抓住人心的最好方式是放开双手,让对方感觉到舒适,而不是方方面面的限制。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因势利导、无为而治、没有执念,这样就不会遭遇失败和挫折。另外,还要做到始终如一,慎终如始。不能因为有了一点成就,就改变了初心。想要把一件事情完美做好,就要始终贯彻小心谨慎、心态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从本章前面的几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做一件事情,做重要的是有一颗稳如磐石的内心。具体说来就是,不惧困难,也不轻视小事,在细节处深耕,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做事情,没有执念也不胡乱作为,心态平和、不骄不躁。这也是圣人的成功之道,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们更加追求事物的本质,更加遵循这个世界运转的规律来做事,所以他们不被物质和常人所追求的名利所迷惑。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