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章中老子讲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是用大道来引导民众。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十一章,看看老子又讲了哪些人生哲理吧~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的下游那样,使自己处在低位,那么天下百川河流就会交汇在这里,从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
江海虽大却处在低位,然而百川却向它汇聚而来;同样,大国如果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都会争相归附,人才尽收于囊中,所以说大国者下流也。牝,是指雌性,在这里蕴含静而不求,物自归之的意思。
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就可以见容于大国。
这里接着就解释了雌柔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老子这么推崇慈柔的力量。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自然界中,雌性动物往往比较安静。尤其在求偶过程中,雄性是非常躁动的主动出击,而雌性则刚好相反,它们则高冷得多,在慎重而又仔细的筛选之后才会做出选择。老子认为这就是慈柔力量的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无为而治。
从这一条自然现象中,老子延伸出了他治国和管理的理念。如果大国处于高位而能够谦下忍让,则能够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附,从而万邦来朝。同样的规则也适用于小国,如果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就可以在大国中间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见容于大国。所以说,无论国家大小,能持谦畜人,则无过失。
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小国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归之。大国修下,则天下归之。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
小国处于下的位置是为了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不被大国过分榨取。大国处于下的位置是为了取信于小国,从而让天下归顺。如何能让它们两全其美,各得其所呢?在两者的关系平衡中,大国就应该特别注意要保持谦下忍让的态度。
如果觉得国家这个概念离我们普通人太过于遥远,可以换成公司,家庭,和个人,这些道理也是同样适用的。比如在公司领导想要让下属敬服,那么就要谦下忍让,虚怀若谷,包容属下的一些棱角。如果员工想要有自己的位置和尊严,就要谦下低调,认真听取他人尤其是领导的建议,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姿态。在这两者关系中,如果想要两全其美,各取所需,领导的态度就尤其关键。所以说,跟一个好的领导,可以让你收获很多东西,并且获得更多的尊严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