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59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五十八章中老子讲了福祸相依的道理,告诉我们不要执迷于我们所认为的“好”。所谓的好和坏只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也是非常主观的人为定义,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换。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五十九章,看看老子又给我们讲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吧~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啬”更为重要的了。只有做到“啬”,才能够得以做到先得天道。

这一章的重点在于一个“啬”字。“啬”在古书中解释为“不妄费”。这个“啬”字其实也就是“无为”,不胡乱而为。只在需要为的时候,顺势而为,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治理百姓如果能做到爱惜民力,不求奢泰则可以称之为“啬”。保养身体如果能够不骄奢淫逸,肆意放纵,也可称之为“啬”。做到了这个“啬”字,就可以保养民力,保养精力。在我们真正需要它的时候,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国家的强大不是体现在政府有多富有,而是藏富于民、藏智于民,让整个社会都具有弹性。一个人精力充沛身体好,也不是体现在他多能熬夜多能造,而是善于保养、藏精于内,让身体充满了内在的能量。做到了这些,就能够早服(早早的得到天道)。这里的“服”不是衣服的服,而是跟我们平常说的服药的服有些类似。河上公的批注中,把“服”解释为“得”,我觉得解释的非常恰当。

先得天道,就是“重积德”;重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穷极。

早早的得到了天道,就是“重积德”。(这里我把重积德理解为一种非常好的德行,跟前面讲的玄德类似。也有把重积德解释为不断的积累德行,我觉得这样解释也说得通。)拥有了这种重积德就攻无不克了,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他了。读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个为什么?这是因为,拥这种德行是一种对天道的深层次的理解,世间万物的运转规律都掌握了,当然也就可以做到攻无不克。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内心就像一潭深渊,就像浩瀚的宇宙,他人是无法看透他的极限在哪里。

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祗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老子认为只有拥有了这种攻无不克的力量,掌握了天道的运转规律,拥有了大的智慧,才能够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这样的智者治理的国家才可以根深祗固、长生久视读到这里,不禁感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出了无数王侯将相,而又有几人达到了这种境界。老子向往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文化底蕴的和谐乐土,是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安居乐业而不被打扰的大同社会。几千年过去了,我们还在不断做着尝试,但我们远远还没有到达。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