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六章中老子讲了得道之人“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最终达到了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的境界,所以为天下贵。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五十七章,看看老子又讲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吧~
以正道去治理国家,以奇道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取得天下。
治理国家和用兵打仗用的是完全不同的道。治国要用阳谋,要用仁义礼智信,用公平和信用来获得民众的支持。而用兵打仗却相反,打仗更多讲究的是出其不意,用阴谋诡计来打败敌人,获得胜利。那么怎么才能成为天下的共主呢?靠的既不是治理国家的那一套方法,也不是用兵打仗的那一套方法,而是“无为”。前文已经提及过很多次,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设计制订好一个体制,所有人在这个体制下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也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最终这个体制的领导者实现的是“无为而无不为”。第十七章中老子说过管理有四重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其中太上的管理境界就是无为而治“下知有之”的终极管理之道。
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国家越是示人以国之利器,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奇物就会滋起;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
老子得出上面的结论是通过社会实践观察而得来的。老子首先发现天下的禁忌越多,老百姓就越是贫穷。如果稍微熟悉一点我们国家的近几十的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国家贫穷落后。造成这种现象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太过于强调社会的意识形态,只要是违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任何行为都会被禁止,从而造成了人们的双手被束缚住,严重挫伤了劳动积极性。邓老等国家元老意识到了这个社会问题,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实事求是”的八字方针。从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不再走教条主义,彻底解放了人民的双手,在短短几十年间,彻底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点是国家越是示人以国之利器,国家就越陷于混乱。这里的“民多利器”不是人民掌握了利器,而是“利国器以示人”。老子在第三十六章中提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利器就是刑罚和军队这些国家力量。为什么不可以将国家利器轻易示之于人呢?因为天道好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想要展示力量的国家,必然也会被这股力量所反噬。
第三点是奇技淫巧越多,天下间的奇物就会滋起。上古代侯王追求奇货珍玩,大起宫殿是普遍现象。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前提下,人们花太多心思在奇技淫巧之上,老子认为是华而不实的。老子提倡的是“为腹不为目”,和“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理念。民多智则巧伪生,巧伪生则邪事起。庄子也说过:“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所谓。” 意思是说,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这些奇物就是生命中无所谓的东西,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就是在浪费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时间。
第四点是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这一点看上去好像有点违反常理,但如果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句话的合理性。盗贼是不可能被法令所消灭的。秦朝的法令可以说是非常严苛,可是盗贼并没有消失,江山也没有因此而稳固。杜绝邪恶的关键在于启发内心的真善美,在于去除欲望,和在于提高人们内心的精神文明,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严厉惩罚。
通过以上四点,老子就总结出“无为而治”才是解决一切乱象的根本。“王道”和“霸道”皆不可取。
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所以圣人采取的都是无为而治的方针。国家的高层能够做到无为、无欲,民众则会上行下校,自然而然的就会自我满足、淳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