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54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三章中老子批判了“大道甚夷,而民好径”的社会现象。他在上一章中告诉我们:想把事情做好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来做。我们不要被社会上的浮光掠影所吸引,而是要把握好最根本的东西。这些根本的东西包括:智慧、健康、美德、和才华,他们是靠自身修行而来的,是任何人都抢夺不走的。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五十四章,看看老子又讲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吧~

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

这一章承接前一章,还是要告诉我们把内功扎稳,踏踏实实做事情。把根深深扎进土壤的大树,不会轻易被狂风吹倒。不贪于多,善于抱持,而把事情做精做好的人,也不会轻易被社会所抛弃。如果能够把这个道理牢记于心,那么子子孙孙都会兴旺繁盛。

历史上有数不胜数的大富豪或者是建立大功业的人,在人生得意之时,突然遭遇到危机,然后昙花一现就消失了。固然有历史的巧合因素,然而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德不配位所带来的灾祸。如果自身的根基没有扎的足够坚实,那么这时候降临的财富和地位就会是一场灾难。

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

如果把这个道理付诸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就会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一个人的德行和智慧不是突然而得来的,而是靠的扎扎实实的学习和训练而得来的。一个美满的家庭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拥有的,而是靠的不断的对家人付出爱和理解而得来的。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靠的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不断完善而成的。

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怎么知道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呢?老子这里告诉了我们一个方法。那就是用修道之身来观不修道之身,用修道之家来观不修道之家,用修道之乡来观不修道之乡,用修道之天下来观不修道之天下。一个人事业顺畅、家庭美满,那么必然有他成功的秘诀。而相反,另一个处处不顺心的人,也必然有他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两者对比,就可以知道差异在哪里。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观察一下历史上或者身边的人。看看他们按照道的原则来做事的人结果如何,不按道做事的人的结果又是如何。两者对比,我们也可以知道差异在哪里。比如,很多人深陷困境,只知道怨天尤人而不自我反省,最后也不能做出任何突破和改变。而又有一些人,在逆境中不断思考和改进,从而达到了新的人生高度。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