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四十八章中老子讲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道理。减损到心中不再有分别心,不再有私欲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无为。当不再为一己私利而为的时候,就可以无为而无所不为。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四十九章,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智慧吧~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
圣人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所以他们早已没有了小我的概念,没有了分别心。所以他们做事只因循自然之道,而自然之道在管理中就是百姓之心。无论他人善良与否,无论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反馈,我们如果都能善待对方,不以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初心,则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善良。同样的,无论他人诚信与否,如果我们都能诚心待人,不以外界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则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诚信。发自内心的善良和诚信,自然也会获得世界的善意和信用。
雍齿作为刘邦的沛县同乡,在秦末跟随刘邦一同起义反秦。但雍齿素来轻视刘邦,第二年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雍齿献出了他们的丰县大本营,投靠了魏国周市。刘邦大怒,数次攻打丰邑而不下,无奈之下,只好投靠项梁。靠着借来的军队,刘邦攻下了丰邑,俘获了雍齿还有跟随雍齿叛乱的老部下。刘邦本想杀掉雍齿以及叛乱的部下以泄愤,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不计前嫌,释放了所有人。从此刘邦真正赢得了百姓的心,赢得了跟随他打天下的部下的心。跟暴秦相比,他总能施之以仁厚,所以他才能获得众多的支持,所以才能逐渐壮大最终可以与项羽争锋。
有道的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人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
有道的圣人当政的时候,总是把自己的私欲放到后面,而把天下人的心放在前面。普通的老百姓都喜欢感官刺激和享受,并且以此为乐。而圣人呢,却像小孩一样,淳朴自然。他们没有善恶、美丑、高下、信伪的分别,都是以一而待之。所以对为善而不夸耀,对为恶者也不愤怒,无所喜,也无所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