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41-3

原文:

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上一讲我们讲了“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太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的道理。接下来我们继续讲解第四十一章的最后一部分,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智慧吧~

最质朴真实的东西,仿佛没那么真实;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优秀的器皿,反而需要长时间的锤炼;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渝是本意是改变违背的意思,这里也有人解释为假的意思。最质朴真实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没那么真实。比如,我们身边有一些真正的好人,他们心地特别善良,处处帮助他人。但在不了解他的人看来,会不禁胡思乱想这个人是不是别有用心,这个人是不是装出来的。

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如果画一个小的方形,我们可以直接看到他的棱角。可是如果把这个方形无限扩大呢?扩大到地球那么大或者太阳系那么大,我们还能看到这个方形的棱角吗?我们就不会看到条条框框了,我们感受到的只是无尽的包容。这条法则同样适用于人,内心最方正的人,外表有时候看起来反而有几分圆滑。因为这些人为了可以做成有利于人民的事情,自己的一些名声反而没有那么在乎,因为他的方正太大,所以一般人也就看不到他为自己画的棱角和界限了。

大器之才并非短期能够造就,需要数十年坚持不懈地修养锻炼。这就要再次提到刘邦和刘备了,他们都是到了四五十岁事业才开始有点起色。前面所受的各种挫折是成功路上必然的一些磨刀石,只有经过试炼,他们的心性才能够变得更加坚忍。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之辛苦,才能超出于常人。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富二代官二代接班困难的原因。一代都是经受过时代洗礼的人,他们经历的各种困苦,让他们有着超出一般常人坚忍的心性,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而正因为他们经历了很多苦难,所以他们不想自己的子女重新经历这些,从小给予了他们子女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些生长在蜜罐里的二代们,又怎么可能理解创业的艰难,又怎么能再现他们父辈的光荣呢?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的声音越大,我们就会越注意到这个人的观点。可是真正好的观点,不需要声音很大,也可以让人们折服。同样在一定条件下,产品的广告做的越显眼,我们就会越注意到这个产品。而真正好的产品,不需要刻意宣传,也能让人主动找上门来。还有在一定条件下,越是动听的音乐,越需要多种乐器的配合。可是真正动听的音乐,却是无声胜有声的自然之美。

最大的形体,反而看不到他的形象。就像一些城市的地标建筑很是高大,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形象,并且还会很显眼。但是大到一定程度,超出人们的认知范围,比如像地球一般的高大,我们反而就看不到它的具体形象了。盲人摸象的故事中,有人说大象像萝卜,有人说像柱子,有人说像蒲扇,还有人说像草绳。这就是因为大象超出了他们的感知范围,所以他们只能看到一部分。虽然我们一般人眼睛都是完好的,可以比盲人看到更加具体的一些形象。可是我们也有局限性,一旦超出我们的五官感受范围,我们就只能看到非常片面的一部分了。“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地球乃至宇宙间的任何生物,都有其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即使人类掌握了科学这一认识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但同样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因为科学强调客观和可重复性,这就导致科学无法研究主观和精神世界的东西。再比如,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中,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更高维度的生命是什么样子的。

道因为它太过于大,大到无所不包,所以我们只能看到非常小的一个方面。但我们不要以为这就是道,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道的一部分。所以说,道因为太大,所以反而变得隐而无名。但我们知道一点,道永远是善于给予万物并且辅助万物,凡事符合这一点的,都包含了道的影子。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