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34

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三章中老子讲了什么是智,什么是明;什么是有力,什么是强;什么叫做富足,什么叫做有志;什么是长久,什么又是真正的长寿。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第三十四章中老子又讲了什么道理吧~

大道泛泛,可左可右,无所不宜。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而不居功。

道的一个很大的特性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第十章中已经提及过,这里再次提及,也说明了这种特质的重要性。在前面的章节中,老子把这种特质形容为玄德,也就是深远玄妙的德行。如果能够拥有这样的德行,就与道很接近了。用更通俗的话来说,这种德行就是无我利他。做父母的不求回报,只是给小孩一个温暖的家,希望他以后生活的好。做老板的不为自己的私利,只是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养家糊口并且提升自我的平台,希望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收获一些东西。做国家领袖的不为自己的名望,只是给百姓创造一个幸福安乐的社会环境,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安居乐业。例子在第十章中举了很多,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有兴趣的可以回到第十章再去看一看。

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有道之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自大,不为自己塑造光辉伟岸的形象,所以可以说很“渺小”。但万物都向他靠拢,主动向他归附,所以又可以说很“伟大”。一切伟大中都蕴涵着渺小,也正是因为把自己放得低,所以才成就了他的伟大。“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不像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稍微有点名气就讲排场、摆架子,国学大师季羡林,为人一直非常朴实、谦逊,从没有人见他拿过架子。他在北大朗润园的住所是一直敞开的,任何人都可以轻轻敲开他的家门。他朴实和宽容的作风深深赢得了同事、学生甚至校内司机的尊敬。每年大年初一,季羡林一推开窗门,面前白皑皑的雪地上,就会有北大各系学生用树枝画满的各种各样的问候、祝福,布满方圆几百米。即使如今季羡林先生已经不在了,每逢雪花飘零,门口还会写满这样的问候。那扇空着的门,还将继续装载着季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大家对他的爱戴。

如果一个人西装革履的穿戴,各种华丽的头衔加身,基本上就可以判定这个人不是真正的自信。因为内心真正自信的人是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东西来标榜和装饰的,真正有料的人都是接地气的。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