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章中老子讲述了自己的对待战争的看法。战争手段应该是慎之又慎的解决问题的最后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案。国虽大,好战必亡,知止方能不殆。所以,在采用战争手段的时候也要适可而止,善有果而已。第三十一章还是在继续讲述战争,是对上一章的延伸,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兵器是不祥的东西,万物无不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兵器这个不善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
就像上一章中讲的“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兵动则物有所害,所以万物莫不厌恶争斗打仗。真正顺应天道人心的君子都不会轻易使用它。
古人以左为阳以右为阴,阳生而阴杀。上天有好生之德,君子也都喜欢鲜活有生命的东西。而战争却反其道而行之,却是以杀戮和毁坏为目的。所以用兵打仗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虽然战争不是不可以使用,但君子千万不可以倚重于杀戮带来的震慑力来进行管理。
靠强力镇压统治的系统是不可以持久的,靠霸权来建立的领导地位是不稳固的。因为盛衰都是在不断转化,在强大之时这种系统尚可以稳固,一旦柔弱的时候,整个系统就非常容易坍塌。周朝以王道治天下,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统治已经渐渐衰落,但却在长达将近五百年的时间里没有灭亡。秦朝以霸道统治天下,虽然盛极一时,可是短短的十来年时间就不复存在。靠“柔”来治理,是生之道;靠“刚强”来治理,是死之道。
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一个喜欢杀戮和毁灭的人是不可能得到民心和天下的,更不可能被衷心的拥护和爱戴。人性本善,都会有同情弱者的一面。只有顺应天道人心的事业才能吸引一大批仁人志士,并且甘愿为此赴汤蹈火。而一个以杀戮为乐的人,周围必然聚集的是想从他身上得到好处的小人。以人心聚在一起的力量要远远大于以利益聚集在一起的组织和团体。
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战争是一件极其不吉利的事情,要用对待丧礼的形式来对待它。打了胜仗,不应该高兴,而应该为死去的人感到悲哀。战争是由于人心的贪婪、无知所造成的, 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祸。虽然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这个世界却永远没有真正和平过。
从整体来看,每个国家、组织、个人都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的手、脚、各种器官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一样。人类社会的战争就如同我们身体的不同部分在争夺养料,每个器官都希望自己能够更强大。但是一个人的心脏再强大,肾脏不行了,人最终的命运也是死亡。还有的书中提到,人类就像是地球的癌细胞。癌细胞最终会死于自己拼命的生长繁殖中,人类社会最终的命运是不是如此呢?这完全看人类有没有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现在社会问题也是越来越突出,比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全球变暖、食品安全隐患、战争、病毒、核威胁。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导致人类社会的文明被终结。无论是整个人类群体,还是一个国家、组织、个体,最大的敌人永远都是自己,真正的强大永远都是战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