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二十九章前半节讲了天下不可取不可为的道理,告诫我们不要以蛮力来管理一个组织。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只有自己朝好的方向改变了,周围的人才能被感染和被影响。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九章的后半节~
所以有所前行必有所后随;有所气缓必有所气急;有所刚强必有所赢弱;有所安居必有所危殆。
世人秉性不一,千人千面,任何脾气性格的都有。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生的,有这样的百态众生,正是世界的真实一面。不要奢望世界上的人都按照自己的规则做事情,因为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我们不过是因缘和合而生,刚好孕育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产物。就像天上的云一般,刚好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但这种状态也不过是转瞬即逝,因为天道的规律永远在推动着这个世界在不断变化,所以以前适用的一些经验,现在就不一定适用了。走在前面的,不学习可能很快就落后了。强大的,不懂得保持之道,可能很快就变得弱小了。安逸舒适的,不居安思危时刻警醒,很快就会变得危机四伏了。
既然芸芸众生各有秉性,人事状态不断更迭,那么又该如何正确有效地进行管理呢?下面老子就给出了答案。
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圣人的治理之法说出来也非常简单,就是:“去甚,去奢,去泰”六个字。甚、奢、泰都是极端、过分的一些举措。人贵在自律,无论是有资源还是没有资源,有权势还是没有权势。不懂自律的人,永远无法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想要聚拢人心,就要克制自己的私欲和情绪。想要做成一项事业,就要克制自己的懒惰和怯懦,不停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想要拥有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就要包容他人。想要不成为金钱的奴隶,就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消费。想要不成为欲望的奴隶,就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
中国人讲的中庸之道,不是平庸而之道,而是中正平和之道。《中庸》里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一切活动都要控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喜怒哀乐是人的本性,我们不要试图去消除情绪,而是要接纳情绪,试图让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达到最小。适度的放松和娱乐,是我们享受生活的一部分,但过度的纵情享乐,就是浪费自己最宝贵的时间和毁掉自己。所以凡事要学会有度有节,才能管理好自身,管理好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