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23-1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第二十二章讲了曲则全的道理,所以圣人 抱一为天下式。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十三章,老子又教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吧~

一切要顺应自然。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

前文提到过“听之不闻名曰希”,希言就是这种我们到处都可听到却又不能听懂的言语。然后老子给我们举了飘风和暴雨的例子,狂风暴雨尚是我们日常可以见到的自然现象,但我们却很少能从中解读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我们简单观察就能发现狂风暴雨虽然来势汹汹,但却都不能持久。这就是自然之言,是天地告诉我们每个人的道理。至于能不能读得懂,就看你有没有留心观察生活了。老子就对自然观察细致入微,他认为我们人应该效法天地,从这个自然现象中领悟到猛烈的事物无法长久的道理。一时的头脑发热,不休不眠的投入到一件事情,并不能让人们把事情做好。因为,这种状态是以透支人的身体和牺牲掉生活为前提的,是必然无法持久的。同样,急风骤雨似的改革很难收到成效,只要政策一松动,就会出现反弹,从而导致改革流产。所以我们要抱有细水长流的心思去做事做人,日复一日的提高和改进自己,一点点去积累,长期下来就能看到效果。

另外,强烈的情绪也是不可持久的。无论我们目前感觉有多么难过,多么悲伤,多么快乐,这些都是不可持久的。在自己情绪极其低落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我们就会有信心迎接明天的朝阳。在自己情绪极其高涨的时候,也不妨告诫自“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从而戒骄戒躁,踏实做事。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