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二章前半节讲了“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所以圣人对待万事万物都怀有一颗平常心,不追求一味的得到和盈满。下半章老子讲继续讲述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不自我表现,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
一个人的自我表现、自我吹嘘,只能得到他人表面的认可,而非从心底的佩服。相反,把事情做漂亮了,但表现的很低调,这样就能得到他人真正的认可和尊重。一个人不自以为是,不显得与众不同,才能融入大众,名声才能得到彰显。
每个人都不是傻子,是非曲直自在公道人心。你做的好和不好,众人心中自有一杆秤,如果表面夸耀的能力大于实际能力,就会留给人一种不靠谱的印象,徒惹他人鄙视。相反,如果实际能力大于表面夸耀的能力,就会觉得这个人低调谦逊,与大众和光同尘。大家也就乐意以结识和抬高此人为荣耀,此人的名声反而能够得到彰显。
《庄子》中有一个例子非常形象,里面这样写道:“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所以,夸耀和表扬的话永远都是从他人口中说出更有分量。
不主动占据功劳,反能得有功劳;不自大,所以才能久而不危。
功劳也不是可以抢来的,而是要他人加给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功劳,或者不是众人心中认可的功劳,而要占为己有,只能招来大家的嫉恨和轻视。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不要贪图名声和利益,德不配位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自我加持不但不能赢来大家的尊重,反而容易招致祸患。想到前阵子一个姑娘开越野车进故宫,还在微博拍照自我显摆的故事。这个姑娘本想是自我夸耀他的地位与众不同,本想赢得大家的高看一眼,结果反而惹祸上身,招致了大家的唾骂。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曲则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一个人不屑与他人争夺,远离世俗,反而风轻云淡,能赢得大家的拥护。因为不争,所以他的品德和境界已经高出众人很多,天下人也就无法与他争。
“曲则全”是非常高明的退让的智慧,退让不是软弱,退让是谦逊和低调,是不争,是淡泊。圣人守“一”为天下式,得与不得在圣人心中没有什么不同。有了得失的心态,就算得到了物,也是最大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