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十八章中老子告诉人们不要沉迷于对美好的幻象的执着当中。一切美都是相对于丑来出现的,而真正的美好本应是顺应大道、一切自然,甚至是很难察觉的。第十九章老子会更进一步来阐述怎么去按照道的原则去做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章节吧。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既然善恶美丑都是出自人心,都是由于人们心中的分别而产生的,那么人们只要能够消除这种分别心人们就能够重新回到自然的本性。
既然“智慧出,有大伪”,那么就应该抛弃对智巧聪明的崇拜,从而消除社会中的狡诈,这样普通老百姓就能够安居乐业。既然“大道废,有仁义”,那么抛弃对仁和义的推崇,大道才能凸显,人民才能恢复孝慈的本性。既然“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那么放弃对名利的崇拜,盗贼也就没有了。
老子崇尚自然,认为人应该回归本性,而不应该被人为强行压制。一切的出现必然有其规律,哪怕是社会中的丑恶现象。比如森林火灾的出现,虽然会对生态多样性造成影响,但同样会清除腐烂或者有疾病的动植物,让肥料重新回到大地,让阳光照射到地面,让新一代幼苗得以生长。类似的,人类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的战乱,也有它有利的一面。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合和分的过程也是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类似的还有经济危机、瘟疫流行等等,这些事情虽然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却又让社会重新焕发出了生机。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人类所不希望看到的,但自然不以人的喜好而有所改变。看到这里我就觉得老子是最早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提倡者,虽然市场有它不好的一面,但我们不能过多调控。经济危机的发生反而能让市场淘汰一些不好的资产,从而能够获得自我造血能力,能让经济持续繁荣。
况且,真相是人类永远无法压抑真正的趋势,暂时的压制只能让下一次的反扑来的更迅猛。从大的方面来举例,秦朝害怕老百姓反抗,没收了全国的武器,以为就可以太平了。最后,陈胜吴广削了竹竿起义还是推翻了秦的暴政。从小的方面来举例,减肥的时候,压抑自己的食欲,最后终归会跟自己和解,吃的反而更多,体重也超过之前。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有所归属,使人们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
圣智、仁义、巧利都只是术的层面上的御人之术,都只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巧饰,不足以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提倡仁义,社会上就会出现假仁假义;崇尚名利,社会上就会出现唯利是图。这样治理国家,总是会按下葫芦浮起瓢。
要让一个组织真正长久的和谐正常运转,就要让这个组织中的所有人心有所属。所有人都不为私名不为私利,团结协作,这个组织想不欣欣向荣都难。一个公司,如果员工不为私利,把公司当成家,那么公司会管理的非常好。一个家庭,如果家庭成员不为私利,把他人的困难都当成自己困难,那么这个家庭会非常和谐。一个人,如果眼睛、耳朵、口舌、大脑、四肢都不图自己一时爽快,那么身体就会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