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6-2

原文: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六章前半部分告诉了我们“致虚极,守静笃”的道理。对于万物的运转我们要学会观复,而不是心随流转。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章的后半部分,看看老子又分享了哪些智慧。

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的常态,认识了自然规律就明白了事理,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

世间万物都在一刻不停的循环往复。其实无死也无生,一切都只是在变化,不停的在重新排列组合,这种变化才是世界唯一的恒常之道。世界在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让世间的一切都随着转动。通晓洞悉了这种变化,就可以说是从梦中醒来,看到了世界运转的枢纽。如果看不到这种变化,就会有种种执着妄想。有人祈求长生,有人追求功名,有人沦为金钱的奴隶,有人纸醉金迷、肆意放纵。可是我们只是在世间停留几十年,只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幻象。这些物质、名利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几十年时间在宇宙的漫长岁月中也不过只是一刹那,人生已经非常短暂,为何不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呢?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去真正思考一下人生呢?不知道这个恒常的变化,人们就会在欲海中沉浮,沉溺于五色、五音、五味等感官享受,这样不但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还会让我们精神溃散、身体毁坏。

认识自然规律就会包容,包容就会坦然公正,公正无私就能王于天下,王于天下才能德与天通,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与道合同乃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知道这个恒常的规律,人们就会包容、从容。因为人和世间的其他任何东西一样,不过是因缘和合刚好组成的个体。聚在一起的终会散去,散开来的终会以另一种形式聚合。就像《三国演义》里面说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切都如此,聚散不过是常态。知道了死亡其实远不是终点,就会对死亡少了恐惧。死且不怕,还会害怕什么困难吗?知道了自我意识不过是聚合而生的幻象,就会无私无我,就会包容一切。包容世间一切,认识到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就会以天下为己任,就会无私公正。无私公正的人必然受人爱戴,王于天下。这样的圣人已然无私心,天下的民心就是圣人之心,世界的意志就是圣人的意志,达到这样的高度才能德与天通,完全读懂这个世界。当德与天通的时候就摸到了大道的门槛,圣人将与道合同,从而长久不衰,他的思想将永远润泽着世人。

读到这里,我们不妨用世俗一点的眼光来解读一下所谓的成败。当年称霸天下的秦始皇一朝风光过后,所建帝国土崩瓦解,后代子嗣惨遭屠戮。而孔子虽没有列土封侯,但他的思想却能几千年绵延不绝。站在几十年的角度看成败,秦始皇无限风光;站在几千年的角度看成败,孔子福泽万代。所站的高度不同,取得的功业也就不同。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