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第十章前文主要在讲人要懂得守藏精神,回到至柔之和的状态。继续讲第十章,看看老子还有哪些感悟~
扫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
玄览比较难理解,在有的版本中写为玄鉴。玄,是奥妙深邃的意思。览,当镜子解。所以玄览就是指人心灵深处明澈如镜。
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处,心灵一丝不染,眼神纯真天真,没有意思伪装。然而随着年龄增大,内心被世俗沾染上了各种习气。内心开始有了分别心,有了欲望,有了争斗。所以老子提倡人应该把内心打扫干净,不要被社会所污染。从花花世界的物欲外求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回到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的纯净。
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
当领导的总喜欢显示自己的政绩,当老板的总喜欢让下属觉得自己厉害。然而真正的厉害是尧舜禹一般的人物,他们只负责制定规则,然后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职责去办事情,组织和公司运行得非常顺利,从而很少需要领导去救火,也就不会显示领导的高明。为无为而无不为,才是真正的领导之道。
《击壤歌》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这首歌是这么描述的当时的平民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展现农耕时代先民幸福生活的歌谣,也在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和谐。而这种和谐,正是老子描述的无为而治的状态。民众自食其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的幸福生活跟统治者有什么关系呢?
感官的开阖,能保持柔和清净吗?
天门,有多种解释。一说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官;一说指兴衰治乱之根源;一说是指自然之理;一说是指人的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等。此处依”感官说”。
一吸之间,人们能有十万八千念。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物欲的诱惑;打开耳朵,就能听到喧嚣繁杂;鼻子一闻,就能闻到花香四溢;张开嘴巴,就能享受珍馐美味。感官一开一闭之间,人心就随着欲望走了。所以老子的发问直抵灵魂:在感官欲望面前,我们能够保持清净柔和之心吗?保持住了,你就能够守藏精神,摆脱世俗,摆脱欲望。
第十章比较复杂,讲的也比较长,明天将继续分析第十章的最后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