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上一章主要讲了持满戒盈的道理,凡事不可过分追求圆满和极限。月盈则亏,物壮则老,功成身退天之道。接下来看看第十章又讲了什么。
肉体负载着魂魄,人是精神和肉体的统一,能不能抱守大道,守住精神不离肉体?
人是精神和肉体的统一,虽然我们看不到魂魄的存在,但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维和不同的精神状态。比较遗憾的是,人在大部分时间,精神和肉体都是分离的。而且很容易三分钟热度,被一点风吹草动所影响。比如吃饭的时候,有几个人是在认真品味饭菜的真实味道?大家都是一边吃饭,一遍看电视或者聊天。有时候吃完饭了,都没有认真体会饭菜的味道。
在做事情的时候也是如此,很多人做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分神,手里忙着一件事情,脑袋里又想着另外的事情,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我前面文章也提到过,进入“心流”的状态会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人在高度专注的时候,根本不会体会到时间的流逝,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里去,会让你的创造力呈指数型提升。这也几乎是所有的大师都会有的一种状态,就仿佛是高僧入定一般,自动屏蔽了一切干扰。人们如果能够守住魂魄不分离,那么无论在事业、身体、还是精神面貌上都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
结聚精气以致至柔之和,能不能回复到像婴儿一样的状态?
“专气”就是心不散乱,结聚精气。“致”在王弼的注解中解为极致的意思。
观察婴儿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体柔软,气血充盈。婴儿的内心没有一丝分别心,也没有一丝欲念,甚至没有自我意识,这就跟前面提到的天地的状态非常像,所以老子认为婴儿是人类最接近于道的一个人生阶段。他们没有刻意为之,却一举一动都在符合着道。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回到这么纯真的状态呢?老子就说能不能专注我们的精气,从而回到至柔之和的状态呢?这里用的是反问,他并没有直接给出我们答案,答案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追寻。
另外,老子认为柔是生命的特征,而僵硬是死亡的特征。比如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活着的时候都是柔软的,一旦死亡,就会变得僵硬。一些健身项目,比如瑜伽也非常注重身体的柔韧性,通过对身体的拉伸,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身体健康要讲究柔,那么做事要不要讲究柔呢?我们如果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善于以柔克刚,用柔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人,会让人更舒服,事情也会更容易得到解决。相反,如果一味的刚,效果反而会非常差,甚至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