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八章老子通过观察水的一些特性,得出了为人处事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做好“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就能够没有差错,与道接近。第九章老子继续探究道的特征。
保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事物旺盛到了极点,必然走向衰落;人快乐至极,就会产生悲哀;太阳到了正中,就会向西偏移;月亮过了中秋,就开始走向残缺。所以人一定要持满戒盈,成功得意之时,一定要有所克制。曾国藩就很懂得这个道理,他虽然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但偏偏给自己的书房起名为“求缺宅”。目的就是要时时警醒自己,凡事不可苛求圆满。只要没有圆满,就有改进的空间,人生就有追求。一旦到达圆满,就没有了进步的余地,就只能开始走下坡路。满招损,谦受益。老子在后面章节也提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其意思是最大的成功、最完美的东西,好像也有缺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
太过尖锐,锋芒过盛的事物总会遭到打压。比如太过挺拔的树木,大风第一个把它刮倒,太过锋利的针尖,最是容易折断。这里还是在告诫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卓越,一旦做过了,有可能就会自身受到伤害。想到了现在的学生课业压力非常大,家长老师社会把重重压力和希望施加在了孩子身上。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些孩子只追求第一名,一旦失败,就会特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追求卓越是好事,但不能把自己压榨到极限。事缓则成,事情都是一点点积累,最终把事情做好的。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只能把事情往坏的方向推进。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由于富贵而生出骄横,那是自己留下的祸根。
再讲讲财富,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少财富靠的可能是幸运,也可能是聪明才智。但一个人能守住多少财富,就靠的是修养和智慧。不懂得持满戒盈的人,就算获得了一笔财富,也很难真正守住。如果财富过多,不知收敛,反而会给自己招来祸患。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拥有很多财富,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觊觎的事情。如果再因为有很多财富而产生一种高人一等、骄横跋扈的心理,那么离祸患就不远了。
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总结来说,一件事情如果做的圆满了,就要懂得收敛。范蠡与勾践灭吴国之后,选择了急流勇退。因为他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范蠡身为布衣,经商积攒了万贯家财,受到齐王赏识,他又将家财散尽,再次离开。而和范蠡同为开国元勋的文种,没有急流勇退,最后没过多久就被勾践赐死。所以说,越是春风得意、处于高位、拥有财富的时候,也越是离危险最近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时刻警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