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修身》-06

原文: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体倨固而心埶诈,术顺墨而精杂污;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贱。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辟违而不悫,程役而不录: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弃。


这一节继续讲在生活中修身的具体做法,以及为什么要修身。

外貌恭敬,内心忠信,遵循礼义并且性情仁爱,这样的人走遍天下,即使困顿在边远地区,也没有人不敬重他的;劳累辛苦的事抢先去做,有利可图、享乐的事却能让给别人,诚实守信,谨守法度而又明察事理,这样的人走遍天下,即使困顿在边远地区,也没有人不信任他的。

忠本义为尽心竭力,依照“声中有义”、“因声求义”学说,“忠”字可以认为是“中心不二”、“心”意集“中”,心无旁骛。无论是对待上级、朋友、家人还是自己都要忠。儒家文化在于王权结合的过程中,过多的强调了对上级、对国家的忠,而忽视了对朋友、家人、和自己的忠。在现代社会下,我们更应该去仔细想想对朋友、家人、和自己的忠。比如,人们可以想想自己做的决定有没有忠于自己的内心,有没有被名利所驱使。仁是儒家很重要的另一个理念。我觉得跟道家和佛家说的慈意思很像。仁者爱人,仁的意思就是爱别人,对人心怀慈悲。自己不喜欢做的,不强迫别人去做。

论语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原文是这么说的:“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大意是孔子向曾子传道,说大道可以用一个“一”字来概括,曾子明白了。其他人问他的时候,他害怕众人不明白,说道用两个字“忠恕”就可以来概括了。世间万事万物,本质上来讲都是一样的,这个本源的规律就是“一”。世人看不透,就需要用更复杂也更易懂的方式来解释,所以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有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就像《金刚经》里说的“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有圣贤说的道的本质一样,但表现形式会有差别。忠恕两字,就是对一的解释,忠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心无二心,意无二意的意思。恕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仁,了己了人,明始明终的意思。

外表傲慢固执,内心阴险狡诈,滥用慎到和墨翟的学说,并且性情肮脏,这样的人走遍天下,即使显贵四方,没有人不轻视他的;遇到劳累辛苦的事就逃避,遇到有利可图、得以享乐的事就用花言巧语地谄媚,毫不谦让地迅速抢夺,邪僻恶劣又不诚信,轻贱而不善良,这样的人走遍天下,即使显贵四方,没有人是不摒弃他的。

这里又提到了不修身的后果,贪嗔痴慢疑五毒俱全的人,必将害人害己。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做人万不可任着自己内心的各种情绪和欲望来做事,如不能做到克己修身,必将一无所成,被人唾弃。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