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
使人无往而不善的法则是:用调理血气来保养身体,那么自己的寿命会仅次于彭祖;用善行来洁身自好,那么自己的名声可与尧、禹媲美。既适宜于用来处守显达的顺境,也有利于处守困窘的境遇,这全在于礼法和信义。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讲克己复礼,希望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这是那个时代的情况所决定的。那个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礼崩乐坏的时代。没有了礼法的限制,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平民百姓易子相食,所以儒家希望可以恢复礼法。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可能再恢复周的礼。但现代社会有现代社会的礼,如今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商品被摆放在全世界的货架上销售,网络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再有障碍。所以,当今社会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全世界不同的文化。开放、包容、平等、自由将是现在社会的礼法。信义也是更加重要,做人要有信用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对人对己都要有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要说到做到,否则不可轻易许诺于人。给自己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决定克服的陋习,也不可颓废,轻易放过自己。
凡是使用血气、意志,智慧和思虑的时候,遵循礼法就通达顺利,不遵循礼义就产生谬误错乱,行为就会迟缓怠惰;在吃饭、穿衣、居处及活动的时候,遵循礼义的行为就会和谐适当,不遵循礼义就会触犯禁忌而生病;人的容貌、态度、进退、行走,遵循礼义就温雅可亲,不遵循礼义就显得傲慢、固执、邪僻,粗野。
遵循现代社会礼法,做事坦荡大气,就会理直气壮,内心没有一丝忐忑不安,自然通达顺利,气场十足。内心没有各种不安情绪,必然吃得香,睡得足,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没有不安情绪,坦坦荡荡,自然眉头舒展,气定神闲,让人愿意亲近。
所以,人没有礼义就不能生存,做事情不讲礼义,事情就办不成,国家没有礼义就不能安宁。《诗经》说:“礼仪完全符合法度,一言一笑完全得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做事走正途,心中坦荡阳光的人,总能驱走阴暗,无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