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修身》-01

原文: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诗》曰:“滃滃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此之谓也。


先说下作者,荀子,名況,被尊称为荀卿,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和思想家。对于诸子百家的见解,他都有所批判和继承,从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修身》是一篇讲述怎么修行自身的文章,文章非常优美,并且让人受益良多。修身是做成一切大事的基础,身不修则家不齐,家不齐则国家不治,国家不治则天下不平。

见到有善行,一定要要恭谨自查,自己是否也有此善行;见到不善的行为,一定要惊心警惕,反省自己是否也有此不善。自己身上的善,一定要固守;身上的不善,一定要畏恶它如同灾祸。批评我而且批评得恰当的人,是我的老师;赞扬我而且赞扬得恰当的人,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是祸害我的贼人。

这里有一个概念,什么人是老师,什么人是朋友,什么人是敌人。你课堂上的老师不一定是你真正的老师,但对于你的缺点提出批评并给出中肯建议的人肯定是你的老师。对你的优点欣赏的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无论黑白对错而谄媚奉承的人,是想从你这里得到好处的小人,是让你迷失正确判断的贼人。

所以君子尊崇老师而亲近朋友,对于谄媚之人则深恶痛绝。追求好的德行永远不满足,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而能够改正,即使自己不想进步,可能吗?小人则刚好相反:自己极其昏乱,还憎恨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自己非常无能,却希望别人说自己贤能;心像虎狼一样狠辣,行为如同禽兽一般不堪,却又憎恨被人指出他的罪恶。亲近阿谀奉承自己的人,却疏远规劝自己的人,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这样的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

这里指出了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就像《出师表》里写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近君子,就可以即时修正自己的错误想法,对自身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定位和反馈。亲近小人,就失去了外界对自身健康的反馈机制,就会向着灭亡的方向越走越远。做君子需要胸怀,没有谁会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这是人性的弱点。修身修的就是这些人性的弱点,想做君子贤人就得和人的本性相斗争。

《诗经》说:“胡乱吸取,乱加诋毁,实在是非常可悲啊。本来计划做好事,结果却违反,本来计划不好,反而一一依从。”就是说的这样的小人。

当有各种意见汇聚到一起,还能进行甄别,知道应该如何抉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想做出正确的抉择,就首先要修身、明智,并且对于谄媚的小人和坦荡君子进行甄别。做决定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来做判断,而是要根据事实进行分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条定律就是熵增定律,世界上的一切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时候都在向着混乱度增加的方向在运行。如果不读书不修身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人们就会偏向于做一些让自己舒服的决定,但这些决定都会让自己加速走向灭亡。比如,多玩一会儿游戏,多看一会儿电视,多喝一罐可乐,多抽一包烟,少跑一次步,少学习一个小时等等等等,这些短时间看不出结果,但时间久了,积累的复利效应会让你感觉到这些小的地方让人有了巨大差距。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