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原文: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前面几品一直在讲不要着实相,也就是不要着“有”。不可着色声香味触法各种相,不可有我、人、众生、寿者的分别,不可以执着于定法,也不可以色相音声见如来。一切都不可着实相,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的?从这一品开始呢,世尊就开始着手于讲“无”。

“须菩提,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如来不是因为具有圆满身相的缘故,而修得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智慧。’须菩提,不要有这种想法。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发心要修成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就会说一切法都是空的。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发心要修成无上正等正觉的人,不会说一切法都是空的。”

前文说可以以三十二相而观如来吗?须菩提先说可以的,后面又说不可以的。两次回答佛都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这是因为说可以通过三十二相观如来是对的,说不可以通过三十二相观如来以也是对的。都是事实的一部分,但又不是事实的全部。首先,不能执着于相,不是因为各种相就可以见到如来,这些相都是表相,不是根本。但又不可脱离一切相,因为这些相是如来本性的外显,相由心生,不修行心灵,又不可有这样的相。

佛得证圆满,就要通过修行,不断断除各种欲念,修习福德和智慧,最终会在相上会有所显化,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不圆满这些,就不能得证圆满。如果执着于空,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的,认为不需要以具足之相就能得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就是诸法断灭。这种诸法断灭,会导致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之人,修行无所依靠,没有路径可循。甚至会导致行为放荡不羁,陷入欲海而无法自拔。这是比着有更危险的事情。

如来前面也说过,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无所住是要将内心打扫干净,清澈透亮,无欲无求,不住于外界的种种相,但行为上还是在布施,在帮助众生,度化众生,慈悲为怀,以众生心为己心。也是道家所说的为无为而无不为。心无所为,而利益了一切众生。

世界是无的,但同时也是有的。有无本就相生,何必要执着于区分彼此。如果一切空无,又何来的这个世界。世界的一切生生不息,无不显示了有一个隐藏在背后的规则在运转。但背后的看不见的手,又让我们感觉到生活如梦如幻。

学佛的目的是离苦得乐,世间的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无法摆脱的宿命。除却生老病死,还有种种执着妄想,让人深陷其中,看不清真相,各种情绪让人内心无法平静。着了实相,是深陷在各种苦中无法自拔,着了空相,是躲避现实的自欺欺人。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