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前面讲到了诸相非相,诸佛非佛,诸众生非众生,诸佛法非佛法,诸善行非善行。一切都不可着了实相,不可被固定的表相观念束缚住。一切事物都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有无相生,长短相形。至善无善,至德无德。心中如能空无一物,即能见到诸相非相。所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一品还是在继续讨论这个话题,福德也不可着了实相。先上翻译:
“须菩提,假如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像须弥山王这么多的七宝聚在一起,有人拿它用做布施。如有另有一个人对这部经,甚而至于只对其中的四句偈,来坚持接受,修持诵读,给他人讲解,那么前面作布施之人的福德,赶不上这个人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以至无法用数字来表达的几分之一。”
这里再次提到了受持读诵《金刚经》的福德,跟第八品、第十一品、第十五品、第十九品的意思很相近。再多的财宝布施不如法布施。给人钱财,不如教人解脱的智慧。
如果把这个道理说的浅显一点,可以拿贫穷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很多人很多书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多年来争论不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导致贫穷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思维的差异。研究发现,很多因中彩票而一夜暴富的穷人,往往两三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就会把手里的钱财挥霍一空,然后日子过的比中彩票之前更加的困难。还有很多贫穷的人总是被各种事情推着走,每天陷于忙碌之中,却只够挣到勉强糊口的钱。其实这都是思维的问题,是没有掌握生活的智慧。如果掌握了更多的生活的智慧,可能这些人就会在有横财或者横祸的时候应对的更加得当。对于生活和自身的掌控会更加的有节奏。
掌握了现世智慧都可以让人活的更加幸福,何况掌握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呢?自己返璞归真,获得无上智慧,再去帮助他人明心见性,看破这世间的梦幻泡影,这样的福德跟七宝布施的福德相比,岂不是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