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上一品世尊说到他从来没有得到过一种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法,佛法不可着实,不可着相。这一品再进一步讲为什么佛法无实无虚,不可着相。先上翻译:
“其次,须菩提,佛法讲究平等,没有高下之分,所以称其为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用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心念,来修持一切善法,就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们说的善法,也即非善法,只是称其为善法。”
这里讲为什么没有无上正等正觉呢?因为只要有了无上这种比较的词语出现,就代表了还有分别心,就有比这个差一些、低一些的法。但真正的佛法是没有高低美丑之分的,无任何分别心,所以才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只能姑且称之为无上正等正觉。
凡夫所做的善事,都是源自于求福德,求回报。有了这种心,善行也是有为之善,就不会有真正的大福德。有了执著,内心就还不够清净,那么就无法修得无上的智慧。只有远离一切相,而出自本心的来修持善法,才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但这里说的善法,又不是刻意为之的善法,有了为善之心,就不是真正的善法。内心清净,没有为善之心,而行善行;行了善行,又无所觉所行之行为善行,才是善法,也就只能姑且称之为善法。“善法”其实就是人的本性中的自然的本性,而涤除杂垢,自见本性。这里的“善行”跟老子说到的“无为”意思很像,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为之,正所谓无为而无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