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原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上一品讲到了不要讲佛法看成某种固定的看得见或听得到的东西。无有定法叫做佛法。也不要把众生看成与佛是不同的两种人。佛迷时即是众生,众生觉悟即是佛。任何特定事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可对某种形象过于执迷。这一品承接上一品,继续在讲同一个道理。先上翻译:

须菩提问佛说:“世尊,佛所得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智慧,也就是什么也没得到吗?”佛回答道:“正是这样,正是这样!须菩提,我于无上正等正觉,是无所得,甚至一星半点的佛法都没得到,只是说我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智慧。”

这一品对于实相否定的更为彻底,直接说无上正等正觉这种法的实体都是不存在的。没有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正所谓,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学世间之法都是在做加法。从一生下来就开始不断地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仿佛人就像一个容器,各种好的坏的习性知识都一股脑的往里面灌。可是学习佛法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把多年学过的东西,抽丝剥茧,一样一样再扔出去,直到做到心中空无一物。心中既然空无一物,又哪里有什么无上正等正觉这种东西?

生命只是一场心性的历练,是一个逝远而返的过程。刚出生时心灵纯净,空无一物,然后经过社会的历练,变得复杂而患得患失,最后再返璞归真,心灵就得到了升华。心中空无一物,无善亦无恶,无美亦无丑,就是无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一切执迷,就得到了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有了欲求,内心就会有倾向,就会有分别,自然无法准确判断事物,也就会迷失。不要觉得无上正等正觉是多么高深的智慧,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同时又很难,就算知道途径,又有几人可以完全放下内心执着,去除一切欲求。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欲而有容,就是佛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吧。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