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原文: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前文一直在讲不要着各种相。各种相着了实,就算诸相具足也不能见如来。这里接着前文继续讲法和佛也不可着实。先上翻译:

“须菩提,你不要以为佛有这样的念头:我应当有所说法。为什么不要有这样的想法呢?如有人说佛有所说法,那他就是在诽谤佛,就是不能理解佛法的缘故。须菩提,所谓说法,其实无法可说,只是称他在说法。” 这时,长老慧命须菩提问佛道:“世尊,可有这样的众生,在您寂灭后,听见此经,他还生不生信心呢?”佛说:“须菩提,那些众生,并非真正的众生,也非非众生。”“这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所谓众生,他之所以成为众生,也就是因为他们是非众生,只是叫他们为众生。”

这里讲到了佛法也不可以取实。释迦摩尼佛从未讲过一种叫做佛法的东西。如来所说之法只不过是给世人解去束缚、指明道路。但如果说他说出来的话就是法本身,这就完全错了。世尊说了,如果有人有这种想法,那么就是在诽谤佛。世尊这么讲,是要让世人去掉法执。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法,不如无法。不是说佛说之法就不重要了,而是说,要通过佛说之法去思考,去真正理解弦外之心、核心要义。如果执迷于文字中、语言中的佛法,就会陷入教条主义。佛说之法会根据对象不同、时机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应机而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法,换一个人可能就不是法。

前文也有过对于众生能否能生信心的讨论。前文是这么回答的:“莫做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如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这里的回答略微有些不同,说的是“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人人都有佛性,迷时是众生,悟了就是佛。众生成佛之后,还是社会的一份子,外在看来也还是众生,但内心已经超脱,所以又不是众生。所以前面也说过:“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也是在讲每个众生都有佛性,不执迷即可成佛。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