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上)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此时,须菩提又问佛:“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心要修成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智慧,心应该住于何处?应该怎么降服他们被诸相干扰的心呢?”佛对须菩提讲:“善男子、善女人,发心要修成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智慧的人,应当生出这样的菩萨心,我应当灭度一切众生,灭度完一切众生,又认识到其实没有一个众生是自己所灭度的。”

这里须菩提再次提问最开始问到的问题“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在讲完前面那么多品之后,佛告诉须菩提,应当灭度完一切众生又不觉得有一个众生被自己灭度,这样来守住自己的心念。灭度又称做涅槃,又叫做入灭、灭惑,度生死的意思。不是永生,是非生非灭。首先,应该生起我应灭度众生的心,这是一个慈悲的发心,要有度世人离一切苦的心愿。然后,还有有灭度众生的能力,通过六度万行来度世人远离一切苦。最后,度完众生这件事就忘掉了,没有一个念想觉得我曾度过众生。《道德经》也提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度众生这件事,完全是出自本心,而不是要有所回报。度完众生,这件事就是过去时了,就没有必要在留在心里了。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有我、人、众生、寿者相,就不再是菩萨了。这是为什么呢?须菩提,本质上来讲,没有一种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法。须菩提,你说如来在燃灯佛那里,得到了一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法吗?”“没有,世尊。按照我对佛法的理解,佛在燃灯佛那里,没有得到一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法。”

这里接着解释为什么度了世人之后,又要认识到其实没有一个众生是自己所灭度的。如果有了灭度世人的心,就有了分别心,有了我是菩萨,他们是需要灭度的世人的我、人、众生、寿者相。着了这些相就不再菩萨了。不执着于世间的相,也不能执着于法相。着有不是佛法,着空也不是佛法。这就是中庸的道理,过犹不及。佛法是平和中正,不执着、不偏激的。后面这几句话也是前文提到过的,这里再次提起,再次强调重点。详细内容请参考我之前发布在我的个人网页或者知乎专栏或者知乎专栏前面写过的文章。

佛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佛法能让人开启无上正等正觉的大彻大悟的大智慧。须菩提,如果我有得此法,那么佛就不会受记我,对我说:‘你在来世,将会成佛,号释伽牟尼’。正因为我并没有得到一个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法,所以燃灯佛才给我受记,对我说‘你在来世,将会成佛,号释伽牟尼’。”

世尊听完须菩提的回答,很是满意。接着用自己的例子,来解释其实没有一种叫做佛法的法。如果他曾经觉得自己得了无上的佛法,那么燃灯佛就不会给他受记,告诉他来世可成佛。正因为他觉得什么法也没得到,内心一片纯净,消除了所有的分别心,远离了一切相,所以燃灯佛才会给他受记,告诉他下世可成释迦摩尼佛。

看到这里,我特别有感慨。现在动不动就会有人跳出来说自己得了道,开了悟,有了各种神通。真正开了悟,得了道的人,会是这个样子吗?释迦摩尼佛尚且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得证过无上的佛法,他们这些人会是得了无上智慧的人吗?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是在默默努力奉献,把精力放在自己所关注的事情本身上面。他们在意的是自己有没有提高,而不会在意这些外来的虚名。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