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原文: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接着上一品,前文提到佛陀拿自身举例子,来说明不应该执着于法。并且告诉了诸菩萨们应该“应无所住,而生起心”,心中无所住、无所想,自然就能生出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这一品重点在于开示善男子、善女人。跟第八品“依法出生分”意思上有很大重叠,有兴趣的可以回到第八品来细细品味。由于在前面几品中,有很多地方已经讲解过,这里没有太难理解的地方,先直接上翻译。

“须菩提,就如恒河中有无数的沙粒,每一颗沙粒再做一条恒河,你说,这样所有的恒河中的沙子多吗?”须菩提说:“非常多,世尊。这样的恒河数量都数不清,更何况里面的沙子呢。”“须菩提,我今天实话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可以装满我前面所说的沙子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得到的福德多吗?”须菩提回答到:“非常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说:“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这部经典,哪怕只有其中的四句偈,并给他人解说,这样所获的的福德远胜前面所说的七宝布施的福德。”

核心意思只有一个,再多的财宝布施不如法布施。财宝布施可以暂时解决人们生活中眼前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法布施,没有看破虚妄的各种相,人们不可能从根本上幸福。幸福的本质是内心的平安喜乐,如果有一颗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外界会很难影响到一个人,这样的人得到的是平静的无上法喜。

世上的信男信女都喜欢用财货布施、喜欢修塔建庙,以期望获得福德、修得正果。但佛陀告诉我们真正的大智慧是“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修正果是修心,心能看破虚妄相,就能获得无上智慧。布施、持斋、诵经都是方法,是用来训练一个人的心性,如果被社会熏染太深,可以通过这些方法逐步摆脱一些固有习气。待习气已除、心灵清净,这些方法就都不需要了,因为有了清净心就不需要刻意控制自己了,就完全能够看清楚之前的执着其实是虚妄。如果自己拥有智慧之后,再去帮助他人得以解脱,这样才是真正的福德。而这部经典正是一把破除虚妄的利器,如果能够信奉受持并且说与他人听,将会使听经之人破除固有观念、解放心灵。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