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数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一品讲的是佛在讲经之前的活动,叙述了时间、地点、人物。并且把释迦摩尼佛的状态讲的非常细腻。仔细品味发现佛的一举一动皆蕴含着佛法。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比丘是受过具足戒律的出家人,“具足”就是圆满,佛所制定的每一条戒他都接受,他都能够依教奉行。大比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大比丘是大乘比丘,是菩萨比丘。另外一种说法是修道将要证果的比丘。无论哪种说法,都说明不是一般的比丘,是悟性和觉知比较高的比丘。也说明了这次说法的对象是说给智慧比较高的人来听。

世尊在当世已然家喻户晓,仍像个普通僧人一般,著衣持钵,入城乞食。乞食完毕,回到住处。吃完饭、收起衣钵,洗了洗脚,铺展开座垫坐下。一个个平凡的举动中透露着不平凡。从这些动作中彷佛看到了佛的如如不动的心,已然万缘放下,心无所著,外部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对他造成干扰。

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